科学研究
1. 本学科点科学研究情况
自2001年至2006年底,本学科先后主持了218项国家级、部省级、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事业委托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科技 部973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教育部、卫生部和其他部门项目42项,以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 (CMB)为代表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15项,获得科研基金3687.99万元。
六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50篇,其中SCI收录50篇,平均影响因子为4.3;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72篇。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儿 科学》教材主编及副主编(毛萌、高举)、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学》编委(廖清奎、毛萌)、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编委(石冰)等工作。主编出版 的重要学术专著有10部。其间获得科研奖励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国际专利1项,国家专利2项。
2. 本学科点的科学贡献情况(或社会服务贡献)
本学科以新生儿脑损伤的发育重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出生缺陷信息工程学、儿童铁代谢紊乱与血液肿瘤学为代表的重点亚专业迅速发展,以强大的科研支撑为 背景开展临床服务。在降低我国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促进伤残患儿的发育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实现国家的儿 童新千年发展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⑴已经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围生期脑损伤研究中心。通过临床新技术应用和急诊远程转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使新生儿病死率降低至2.89%,满足了成都及周边三 百公里范围内的应急救治需求。新生儿科通过与多个亚专业领域的交叉协作,形成了从产前重点监测、产时全程观察到产后及时康复治疗的完善服务体系。通过与国 际间的合作交流,使新生儿脑损伤治疗效果有大幅度的提高。
⑵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走在国内前列,受益患儿已超过两千余例,近六年的年手术量以20%的速度稳定增长,手术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该领域是目前国家唯一的中国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培训基地,为促进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⑶以石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唇腭裂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唇裂修复的个体化概念和术式设计方法,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美国微笑列车西南西北专家组的成员,课题组每年为800余名唇腭裂患儿成功实施了手术,在西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⑷铁代谢紊乱研究组在国际上建立了母婴铁转运过程的“有限无私”理论,对于指导人们重视孕期铁营养,防治胎儿和小婴儿铁缺乏,提高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降至7.8%,产生了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